继2020年11月中国实施更严格的环境立法标准后,东盟国家也提高了进口标准。印尼和马来西亚两国提高了进口废铜和铜合金废料的纯度标准,要求降低进口材料中的杂质含量。
随着东南亚地区的环保意识增强,今年马来西亚拟收紧允许进口的废金属标准,要求进口的废铜金属含量至少达94.75%,固体黑色金属含量不超过5.0%,非金属废料的含量不超过0.25%,电路板或电子废料含量不超过0%。新标准对铜金属量的要求严格程度,与中国的再生铜资源标准相差无几,即说明马来西亚当地的回收企业将无法引进七类废铜(含废旧线缆、废电机、废变压器和废五金等)和部分低品位的六类废铜(含2#铜、紫杂铜、黄杂铜等)。为确保新政策执行,马来西亚还新增了COA检测程序。
马来西亚目前已是全球的废金属中心,承接了大量来自美国和欧洲各地的低品位废铜,经拆解、加工后再出口,新废金属进口标准的实施很有可能会使得马来西亚逐渐丧失该地位,欧美的低品位废铜从而分流向中东或东南亚其他地区。从中国的再生铜原料进口贸易分布情况和地理位置来看,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越南和中东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基斯坦的拆解规模相对较大,继承发展潜力也相对大,不过产业的转移往往耗费较长周期。
印尼贸易部7月份正式确认,进口可回收商品(包括含铜废料)在装运前必须在原产国进行检验,预检杂质含量不得超过2%,否则将被拒收。贸易部告知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最初设定的杂质上限为2%,两年后该标准将调整为0.5%。印尼新的杂质标准已于9月生效。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