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2025年中答卷·政策前瞻篇|锚定科技和消费等重点 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仍有空间
发布时间:2025-07-15 10:14:30 浏览:17

  202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于7月14日出炉。央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9%;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

  业内人士表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平稳,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仍有空间,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将围绕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进一步提升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

  今年上半年以来,央行多次打开货币政策工具箱,“呵护”实体经济:数量上,综合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支持;价格上,注重发挥利率工具的调控作用,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整治规范利率违规行为,强化利率自律管理;结构上,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科技创新等重点内需领域。

  从上半年的金融数据看,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1%。“如果把地方专项债置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影响进行还原,按可比口径,贷款同比增速还要更高一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在1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此外,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具体看: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

  站在“年中”的节点展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上半年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不减的同时,下半年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金融动能。

  在近期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明确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同时提出“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判断,下一步金融政策仍然还有较大的实施空间。从货币政策看,5月降准之后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2%,预计还有2个百分点左右的降幅。随着政策框架不断完善,存款准备金率5%“隐性下限”将可能打破,银行资金成本持续下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仍有下降的可能,年内LPR或将还有超过10个基点的降幅。但对LPR等利率下降的节奏、幅度,市场不可抱有过高的期待,下一阶段LPR的变动需要在稳增长、稳息差、稳汇率、稳外贸、稳债市等多重目标中保持动态平衡。

  “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需要时间的,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邹澜指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执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总量方面,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总量环境。

  结构方面,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方面,强化政策协同联动,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传导方面,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更好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银行业市场竞争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把握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保持自身健康性的平衡。

  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方面,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针对此次央行释放的信号,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下阶段,为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央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更好地推动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后续央行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替代降准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综合各类因素,下半年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有充足空间,全年新增信贷、新增社融都有望恢复一定规模的同比多增。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