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钢铁行业LCA工作组成立会暨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来自钢铁行业上下游130余名专家参会。
会上,河钢集团战略总监、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宇辉发表致辞,钢协副秘书长冯超发表讲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副主任李煜主持会议并宣读钢铁行业LCA工作组成立文件,钢铁行业LCA工作组主任刘颖昊发表讲话。另有6位行业专家代表围绕LCA及低碳排放钢进行分享,各参会专家积极参与讨论,推动钢铁行业LCA研究工作,协同促进钢铁与机械、建材等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王宇辉在致辞中表示,LCA工作组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行业低碳标准统一与绿色品牌建设,标志着钢铁行业碳足迹管理迈入科学化、系统化新阶段。他认为,碳足迹管理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年来通过推动低碳技术研发、极致能效工程、EPD平台建设及低碳钢评价体系构建,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系统性支持。河钢作为积极践行者,率先发布低碳技术路线图,研发WisCarbon碳中和数字化平台,参与行业EPD报告编制及标准制定,并启用HINEX Steel?低碳品牌标识,展现了行业领军企业的责任担当。
冯超指出,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钢铁行业在低碳技术研发、能效提升和碳市场参与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宝武、河钢等企业多项低碳技术进入示范阶段。同时,行业建立国内首个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发布《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标准,并与家电、汽车等行业达成碳排放核算互认。此外,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已与日本、意大利、瑞典等国家实现数据互认,并推动与“负责任钢铁”组织的标准对接,显著提升了绿色影响力。
他强调,LCA工作组的成立是行业低碳发展的新起点,未来需凝聚全产业链力量,打造钢铁绿色发展的“中国样板”,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针对下一步工作重点,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以EPD平台、钢铁低碳服务平台和各企业数据为基础,推动建立覆盖钢铁全流程的产品LCA数据库,确保数据科学性和权威性;二是完善标准体系,制定符合中国工艺特点的LCA核算方法;三是深化应用场景,推动LCA在绿色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中国钢铁在全球绿色治理中的话语权。
李煜宣读《关于发布“钢铁行业LCA工作组”专家名单的公告》(钢协〔2025〕46号)。为加强钢铁行业LCA体系建设,提升LCA水平,经研究,决定成立由刘颖昊等141名同志组成的钢铁行业LCA工作组。工作组设主任一名,由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刘颖昊首席担任,职责是组织工作组推进LCA研究等工作。下设数据、方法论以及应用三个专业组。数据组组长:欧冶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方法论组组长: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用组组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刘颖昊在讲话中表示,LCA工作组的成立是中国钢铁行业从被动减排向主动环境管理转变的重要标志,将从全产业链角度系统推进环境管理和碳减排工作。在当前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方面,国内“双碳”目标持续推进,要求行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使绿色低碳成为新的竞争门槛,中国钢铁产品可能将面临更高的碳成本压力。LCA工作组未来将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建立覆盖铁矿(805, -22.00, -2.66%)开采、钢铁制造到废钢回收的全产业链LCA方法论体系,统一行业核算标准;其次,构建行业级数据库,重点解决范围三排放核算难题;第三,打造产学研生态圈,推动绿色金融与碳交易协同发展,探索碳溢价实现路径。工作组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通过技术创新、数据共享和人才培养,将环境约束转化为产业升级动力。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陈超做《LCA(碳足迹)方法论概述与实践》报告。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包括ISO 14067、PAS 2050等国际通用标准,以及针对钢铁行业的ISO 20915标准和国标GB 30052。在核算方法上,对比了系统扩展法、经济分配法等方法,提出基于能量平衡的物理分区法,使核算更科学。还引入“质量平衡法”,通过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将企业整体减排量精准落实到具体产品。
河钢集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做《河钢集团碳中和数字化平台及低碳排放产品实践》报告。面对全球绿色贸易壁垒和供应链碳足迹披露要求,河钢通过数字化与低碳技术双轮驱动,推动行业绿色转型。报告还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WisCarbon碳中和数字化平台及低碳产品实践成果。
中冶赛迪重庆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苏丹做《钢铁低碳服务平台及LCA相关服务介绍》报告。“钢铁低碳服务平台”作为行业碳门户网站,针对钢铁企业面临的碳核算复杂、政策滞后、技术选择难等痛点,整合政策、数据、技术资源,推出碳信息服务、碳核算服务、碳市场服务、低碳技术服务四大核心功能。针对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国际壁垒,平台推动行业数据库共建,统一核算标准,通过数字化工具助力企业“科学降碳、降本增效”。
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秘书处主任张海峰做《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及低碳排放钢》报告。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自发布以来运行成效显著,已成为全球时效性最强、样本量最丰富的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之一,未来将拓展产品种类规则(PCR),提升平台服务产业能力。《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作为国内首个低碳排放钢标准,采用国际通行的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创新性引入碳效分级(A-E级)和准入阈值,已为宝钢、鞍钢等企业发布8份低碳钢证书。钢铁全产业链EPD平台通过数字化升级实现全流程线上化,并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展采信推广,助力行业应对国际贸易碳壁垒。
欧冶工业品零碳产品总监王力做《钢铁绿色低碳采购供应链实践与分享》报告。重点展示宝武集团以产品碳核算为核心的工业品供应链低碳转型成果,通过顶层规划、标准制定和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全产业链低碳转型。建立行业首个工业品碳足迹数据库,收录5900余份实测数据,覆盖23个行业,将低碳要求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激励800余家合作伙伴实施减碳措施。
恒隆地产可持续发展高级经理杜丽萍做《恒隆地产及低碳排放钢应用介绍》报告。恒隆地产正加速推进低碳战略,关键突破在于钢材、铝材和混凝土三大隐含碳排源的创新应用,并联合钢铁厂商、行业协会发起《中国房地产低碳钢铁合作声明》,推动建立国际互认标准,呼吁加强产品级碳排放数据透明化。她指出,低碳钢材成本与供应链协同仍是痛点,恒隆通过提前嵌入招标要求、预留采购周期等方式平衡成本,未来将持续跨界合作,促进行业低碳技术研发。
下午,LCA工作组根据专业领域划分为数据组、方法论组以及应用组三个专项小组展开讨论,就LCA工作组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形成重要共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LCA工作组的成立将为中国钢铁行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创新资源,将LCA打造成为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孙锌、斯凯孚(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峻峰代表应用组发言;中冶赛迪重庆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苏丹、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晶代表数据组发言;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低碳首席研究员罗坤、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认证事业部副总经理马莉代表方法论组发言。
2024年10月1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行业研究的《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标准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针对钢铁行业低碳产品的系统性评价标准。现计划扩展至不锈钢、特钢领域,参会专家针对工作组未来重点工作计划、评价方法适用性以及国际互认等方面提出疑问并提出专业建议。
此次成立会和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钢铁行业在低碳发展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工作组将立足国家“双碳”战略,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LCA评价体系,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同时,将加快完善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特钢不锈钢标准体系,为提升中国钢铁产品全球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