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国有六大行硬核数据“交卷”2024年
发布时间:2025-04-07 17:24:28 浏览:13

当“让利实体”遇上“息差收窄”,国有六大行如何在逆风中稳住基本盘?从3月21日至4月2日,六大行陆续召开年度业绩发布会,用一组组硬核数据解读过去一年企业的发展之路,“稳健增长”“服务实体经济”“风险防控”“数字化转型”等,贯穿各大银行的经营主线。

钱从哪来:净息差收窄中的攻守之道

在宏观经济环境下,韧性这个词常常被提起,韧性本身是大型国有银行和有竞争力的商业银行的重要特征。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表示,公司整个资产负债表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匹配度“是相当高的,按照产业、区域、客群进行了均衡的配置,既有顺周期的驱动,也有逆周期的布局。”

2024年末,六大行总资产规模直逼200万亿元大关,其中,工商银行以48.82万亿元蝉联“第一大行”宝座,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均突破40万亿元大关,中国银行也首次站上35万亿元台阶。邮储银行董事长郑国雨表示:“公司上市九年来,资产总额从7.3万亿元增长到超过17万亿元,负债总额从7万亿元增长到超过16万亿元,贷款总额从不足3万亿元增长到近9万亿元。”

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资产水平也更为优质,不良率保持低位,拨备覆盖率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4%、1.30%、1.34%、1.25%、1.31%和0.90%;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14.91%、299.61%、233.60%、200.60%、201.94%和286.15%。

建设银行行长张毅表示,公司一直在主动有力地管控资产质量,不良贷款率较前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较前年末下降0.55个百分点。公司已核销资产现金回收连续10年正增长,风险资产处置质效持续提升。

在盈利方面,2024年六大行归母净利润全面正增长,合计超1.4万亿元,同比增长1.8%,相当于每天净赚约38亿元。其中,农业银行取得最大涨幅4.7%,农行行长王志恒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到,“公司盈利增速在上半年可比同业中率先由负转正的基础上,下半年继续逐季改善。全年实现净利润2827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营业收入7114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利息净收入5807亿元,同比增长1.6%。”

整体来看,面对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六大行净息差集体缩水,但几大行均稳住阵脚,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宽非息收入渠道、强化成本管控等举措,实现盈利动能平稳转换。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净息差是商业银行综合平衡让利实体经济、自身稳健增长、商业可持续等多目标后的结果,随着经济的逐步回升向好,银行业的净息差也将逐步企稳。

工商银行副行长段红涛表示,公司主动应对利率下行、净息差收窄等新形势,推动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板块结构调整,不断打开增长新空间。

展望2025年,多家银行判断净息差下行还是一个行业共性,但是下降的幅度在收窄。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在业绩说明会问答环节表示,看到对净息差稳定的一些有利因素,在资产端,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支持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在增多,为银行业业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负债端,适度的货币宽松政策,有利于优化负债结构,有利于降低负债成本。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2025年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主动管理,同时也更加强调以息差管理综合视角来确保客户经营的量价均衡,形成更加均衡的业务和收入结构。

钱到哪去:实体经济背后的底气

银行的金融“活水”流向了科技、绿色、普惠、县域,通过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优化金融服务模式,精准支持民营经济和科技等国家重要战略领域的发展。

多家银行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的贷款取得两位数增长,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增速分别达26.63%、26.31%、22.4%,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在回答记者关于工商银行投向的问题时,张守川副行长介绍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3.1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近2万亿元,均居同业首位。

交通银行结合上海市重点产业战略布局,专注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创新了主动授信的新模式,2024年为近2000家科创类企业客户提供超过60亿元的授信额度支持。到2024年末,交通银行在上海地区的科技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了7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30.23%。

银行贷款同样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积极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信贷供给。2024年末,农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6.53万亿元,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4.66万亿元,贷款年增量均超过1万亿元。

2024年底,工商银行非公经济全口径投融资总额超过7.5万亿元,同业领先,较年初增长超万亿元;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增速近27%,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工商银行张守川副行长表示“公司有贷户中98%都是民企。未来三年,工行计划为民企提供投融资不低于6万亿元,支持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

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过4.42万亿元,近三年累计增幅81%,民营企业有贷户近三年累计增幅88%,授信覆盖面持续扩大、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以赋能‘杭州六小龙’为例,中国银行不断强化行业研究,持续深耕科创细分领域,为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群核科技等三家企业合计提供1.5亿元综合化支持,‘杭州六小龙’授信覆盖率列所有金融机构第一。”张辉行长对记者关于民营经济支持方面的回复。

在三农、县域领域,农业银行持续倾斜金融资源,不断增强在县域地区的服务能力和经营优势。公司2024年县域贷款年增量突破万亿元,余额达9.85万亿元,占全行境内贷款比重超40%。县域日均存款年增量1.12万亿元, 余额达12.53万亿元,占全行存款比重44%。而始终以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为定位的邮储银行2024年坚决把大量的金融资源投向“三农”领域,做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截至2024年末,全行涉农贷款结余2.29万亿元,年增速12.5%,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超25%,同时该行近年来涉农公贷连续三年增速超过20%,占涉农贷款的比例达到28%。

下一步方向在哪:业绩说明会释放新信号

业绩说明会上,不少机构、媒体提问对于2025年的信贷投放策略、经营管理思路、全球化经营等安排,六大行纷纷透露了下一步的规划发展。

对今年全年信贷增长目标的安排,交通银行表示确定了“总量增、结构优、节奏稳”这样一个信贷增长计划和目标。总量增,就是全年的贷款增长总量要高于去年增量。结构优,一是要提高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贷款的占比,二是要提升零售贷款在整个贷款中的占比。节奏稳,按照人民银行关于贷款均衡投放的政策导向的要求,大致安排上半年60%、下半年40%的节奏。

农业银行表示今年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信贷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将围绕重点领域的有效需求完善金融服务,统筹把握好贷款投放的总量、结构和节奏,预计全年贷款总量仍将保持平稳、均衡增长。

中国银行表示,整体上看,预计全年境内人民币贷款增量将保持稳中有升。新增贷款中,预计仍会以公司类贷款为主,同时着力提升消费贷款贡献度。将加大“五篇大文章”、“两新”、“两重”、民营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实现相关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加大二手房贷款拓展力度,实现个人住房贷款正增长。

邮储银行表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赋予国有大行的职责、责任所在。邮储银行将继续在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城市业务加大创新力度,并在普惠小微以及“三农”贷款方面持续发力,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生活消费、假日文旅、标准化农田建设和县域农业龙头产业,加大信贷投放。

此外,近年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全球化经营也是银行的重要方向。工商银行在服务外贸外资持续发力,累计为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发放融资4.8万亿元。今年,公司将提供客群覆盖更广的跨境服务体系,构建面向支付机构、跨境电商平台、独立站、外综服等客户的跨境电商综合线上服务体系,提供45个小币种结售汇服务和100多个币种的汇率风险管理,覆盖跨境电商出海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满足收付资金直兑人民币的需求,帮助客户降低汇兑损益和交易成本。

中国银行境外机构2024年实现税前利润111.06亿美元,集团贡献度达26.72%,公司表示在巩固扩大传统跨境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构建新兴业务领域优势,加强对跨境电商、海外仓、中间品贸易等外贸新业态的主动服务,提升全品类金融服务市场份额。

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出台下调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推出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一系列政策。银行业也围绕住房金融,全面支持居民住房需求。建设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19万亿元,规模保持同业最大,特别是当年贷款投放也位居同业第一。下一步,针对客户收入波动等问题,将通过优化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缓解客户阶段性还款压力。(来源:新华财经 杜康)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