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风暴洗礼”,法国大选的“黑天鹅”事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山的质询以及美国CPI数据的意外降温,共同编织了一幅复杂的市场图景。在此背景下,铜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其价格走势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分化态势。
宏观与基本面交织下,周一沪铜主力2408合约高开强劲上扬,截止10:15休盘价格报每吨80080元,上涨870元,涨幅1.10%。其它金属报:沪铝09上涨0.15%,报20130元/吨;沪锌08上涨0.37%,报24395元/吨;沪铅08上涨0.54%,报19630元/吨;沪镍09上涨1.11%,报135210延/吨;沪锡08下跌0.83%,报275940元/吨。
市场消息:高盛对冲基金负责人解读:海外市场变盘?Tony Pasuariello指出,鉴于大型科技股的优势以及投资者对美国通胀已作出的抛售反应,美股接下来仍具备上涨潜力,但考虑到季节性因素恶化以及美股估值等问题,需要采取期权等衍生品来降低风险。国内央行保持正常向上收益率曲线、校正债市风险的决心很大。从保汇率、稳预期的角度,业内人士解释,机构疯抢国债,等于预期以后利率越来越低,说不定像日本那样进入长期低利率时代,基本上就是在唱空人民币,也是在做空中国经济,加大了资金流出压力。中国央行主管媒体接连发文警告债市风险:央行从喊话转向行动,市场不能低估央行决心;疯抢国债,也是对经济的“唱空”。
周五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生产者价格温和上涨后,美元走弱,使得美元计价的金属对使用其他货币的买家更具吸引力。
从宏观层面来看,美联储提前降息的预期愈发强烈,这一信号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内市场的悲观情绪。然而,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危机,如同一块巨石压在铜需求之上。新屋开工率的低迷不仅直接减少了铜的即时需求,还因其与金属使用量之间的滞后关系,对未来铜需求构成了持续的压制。
具体到铜市场,上周五LME公布的铜库存数据显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随着5,900吨铜仓单的注销(用于交割),LME的铜注册仓单总量减少至190,500吨,这一变化标志着自5月中旬以来因大量铜涌入亚洲交割库而导致库存几乎翻倍、达到两年半高位的趋势可能即将逆转。这一现象虽表明当前现货供应相对充裕,但库存增长的势头似乎已有所放缓。
然而,反观国内市场,情况则显得较为严峻。现实需求依然疲软,精铜库存持续累积,给现货市场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压力。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6月份进口数据更是雪上加霜:进口总量意外缩减至四个月来的最低点,其中未锻轧铜的进口量更是跌至14个月以来的低谷。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当前需求的疲弱,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铜需求可能难以出现明显反弹。
此外,衡量中国经济中信用和流动性的关键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TSF)的年增长率,也放缓至历史低位,进一步凸显了经济环境的挑战。这一系列不利因素相互交织,加剧了市场对铜需求前景的担忧,使得铜价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另外,荷兰国际集团(ING)的大宗商品分析师艾娃·曼特指出,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危机仍深陷泥潭,尚未显露触底反弹的任何明确迹象,短期内复苏的前景黯淡无光。这一状况尤为令人担忧,因为新屋开工率的持续低迷,加之其与金属用量之间的滞后效应,将持续对未来铜需求构成沉重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情绪显得尤为谨慎。下游企业补货积极性不高,商家在挺价与采兴之间徘徊,整体交投显得较为僵持。不过,也有分析认为,随着价格的回落,部分需求可能会得到释放。同时,财政发债带动的基建需求增加以及废铜阶段性退出带来的精铜替代效应,也可能为铜市场提供一定的支撑。
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长江现货铜价上涨1070元,均价报80000元/吨。
综合分析当前铜市场态势,目前正处于一个宏观环境外强中干、基本面偏空的复杂格局中。尽管全球降息预期的提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市场的悲观情绪,但房地产行业的长期低迷状态及新屋开工率的持续不振,仍如同两座大山,沉重地压在铜需求之上。现货市场的交易活动显得较为平淡,加之LME铜库存的持续累积,短期内市场情绪普遍偏向悲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历史经验往往告诉我们,在铜价经历一轮深度回调后,市场往往会寻找到新的支撑点。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在价格触及合理低位时,不失为重新布局短买策略的好时机。同时,鉴于下周铜价波动区间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展望未来,铜市场的走向将依旧受到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以及供需平衡等多重因素的深刻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需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灵活性,紧跟市场脉搏,精准把握风险与机遇的平衡点,以制定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投资策略。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