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持续优化
发布时间:2024-04-11 10:09:31 浏览:110
3月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原煤产量为47.1亿吨,同比增长3.4%,创历史新高,保障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同时,截至2023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4300处左右。其中,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81处。
在供应量层面,“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煤炭产能6亿吨/年左右。全国原煤产量分别于2021年、2022年跃上41亿吨、45亿吨台阶,2023年达到47.1亿吨,年均增长4.5%;原煤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2023年,我国煤炭进口量达到4.74亿吨,比2020年增加1.7亿吨。在效益层面,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3.5万亿元,同比下降13.1%;利润总额为7628.9亿元,同比下降25.3%;应收账款为5037.8亿元,同比下降6.3%;资产负债率为60.3%;前5家、前1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占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62%、81%,经济效益进一步向资源条件好的企业集中。
《报告》显示,2023年,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持续优化,东中西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其中,原煤产量超亿吨的省(自治区)共有7个,比2020年减少1个;原煤产量41.8亿吨,占全国的88.7%。晋陕蒙新四省(自治区)原煤产量38.3亿吨,占全国的81.3%,比2020年增加7.78亿吨、提高3个百分点。陕西、内蒙古、山西原煤产量分别在7亿吨、12亿吨、13亿吨的台阶上再创新高;新疆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煤炭产量较2020年增长近2亿吨,“疆煤外运”突破1亿吨,已经成为全国煤炭供应的新增长极。
与此同时,数字煤炭建设全面推进。“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建成了一批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00多个增加到1600个左右;煤炭数字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研发投入等主要指标均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长态势,相关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超25%;在5G应用、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等领域走在工业行业第一方阵。
《报告》预计,2024年我国煤炭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同时,全国煤炭供应总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但也要考虑到国际能源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煤炭供需格局深刻变化,以及极端天气、突发性事件、新能源发电出力等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区域性、时段性、品种性的煤炭供需错配情况。
未来,煤炭行业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也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报告》提出6方面对策。
一是增强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布局建设一批产能接续的安全高效煤矿、大型现代化煤矿,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重点煤炭供应保障基地跨区域调配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储备产能建设,促进煤炭供需平衡、价格稳定。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持续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构建煤炭产业与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煤炭经济增长新引擎。
三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通衔接,以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协同攻关。
四是着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动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在煤炭全产业链的创新和应用,整体推进煤炭从生产开发到终端消费全生命周期清洁管理。全面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攻坚战,支持煤炭深度加工、对路消费和高效利用,构建煤炭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体系。
五是深入推进煤炭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和完善煤炭价格指数,构建依法合规、健康有序的统一大市场。研究建立煤炭上下游产业合作共赢长效机制,推动煤炭与电力、钢铁、建材等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六是积极探索煤炭产业国际化发展路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国际煤炭市场分析研判,扩大多元化、多通道优质煤炭进口。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建设格局,鼓励企业到境外开展产能合作、项目建设、技术服务等,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来源:中国冶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