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叠加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外贸企业经营异常艰难,“转场”内销成为外贸企业转危为机的重要手段。
在此背景下,税务部门从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便利企业办税、税收大数据“搭桥补链”等方面发力,助外贸企业“转场”突围。
政策红利输血
注入“转场”启动资金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有“卫浴配件大王”之称的厦门威迪亚科技有限公司海外订单减少了25%。威迪亚公司研发总监黄峻表示,海外市场大幅萎缩促使公司将市场重心转向国内,在转内销的过程中,税收优惠的兑现为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和缓冲空间。
黄峻介绍,公司目前已享受社保减免、增值税税率下调和出口退税率提高等税费优惠政策红利近990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去年投入的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1700多万元之外,还可享受到近300万元的税收优惠。
遭遇外贸订单骤降过半冲击,江苏扬州曙光牙刷厂计划将多余的外贸产能转移到内销市场上来,税收优惠政策正好为企业转战国内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今年以来,我们已享受出口退税180多万元。”曙光牙刷厂负责人屠新业介绍,近几个月,通过与国内电商平台合作,加大线上引流,曙光牙刷厂的销售稳步恢复。在电商平台的网购节中,工厂一天就销售了16万支电动牙刷,大大弥补了外贸订单流失造成的损失。
在包括税费优惠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正在加速推进转内销,且步伐越来越稳健。广东省税务局数据显示,广东地区出口企业内销于4月突破了去年同期水平,5月内销金额与4月基本持平,6月内销金额同比增长3.8%。其中,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纺织服装行业、电机制造行业出口转内销增长明显。
宁波市税务局近期统计数据也显示,宁波17.6%的外贸企业增值税开票数量同比增加,其中有27.7%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内销业务比例上升。
试点政策助推
保税区企业敲开内销大门
海外疫情的持续,让许多“来料在外、销售在外”的综合保税区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如今,这些企业纷纷借助综合保税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政策,抓紧开拓国内市场,依靠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
重庆明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是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入驻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张进生介绍,通过税务部门搭建的快速办理通道,企业很快获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具备了“双重身份”,既能享受对外保税政策,又能享受国内采购进项增值税全额抵扣等政策红利。目前,该企业已和国内企业达成了价值5000万元的销售意向。
截至8月17日,包括明峰医疗在内的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2户试点企业内销收入117.5万元,占内外销售收入额的70.5%。1月至7月,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的9户试点企业内销收入额也稳步增长,实现内销收入额4.7亿元,占销售收入额的57%,同比增加25%。
位于浙江的中日龙电器制品(杭州)有限公司也在当地税务部门辅导下成为试点企业。“试点政策的施行切中我们所需,为我们扩大内销打开了大门。”中日龙公司总经理赵金亮表示,税务部门与企业一起进行了测算,并就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建账建制要求、出口退税事项等进行了专门辅导,帮助企业顺利获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表示,税务部门落实落细出口转内销企业可享受的税费优惠政策,同时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大“一网通办”和“非接触式”办税事项范围,精简优化办税手续,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稳定了企业出口转内销的信心。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