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碳资产扩张开启,金属酝酿新机
发布时间:2021-04-30 07:33:12 浏览:339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推动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2021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再次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意味着到2030年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再慢慢减下去;到2060年前,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就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是《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

碳市场就是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对象的交易市场。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将一定的二氧化碳配额,发放给有排污需求企业,配额富余企业可将富余配额出售给配额不足企业,形成一定减排收益。

在碳市场中交易产生的资产即为碳资产。具体指在强制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或者自愿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碳排放配额、减排信用额及相关活动。

在碳交易制度下,碳资产又可细分为配额碳资产和减排碳资产。

(1)配额碳资产:指通过政府机构分配或进行配额交易而获得的碳资产。在结合环境目标的前提下,政府会预先设定一个期间内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上限,即总量控制。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将总量任务分配给各个企业,形成“碳排放配额”,所为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允许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

(2)减排碳资产:也称为碳减排信用额或信用碳资产,是指通过企业自身主动地进行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得到政府认可的碳资产,或是通过碳交易市场进行信用额交易获得的碳资产。一般情况下,控排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减排碳资产,用以抵消其二氧化碳超额排放量。

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多是为了满足控排企业的履约需求,而基于减排项目的碳交易可能是用于满足控排企业履约需求,也可能是为了满足自身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的发展需要。

企业获取碳资产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1)在强制性减排机制下,由政府分配碳排放量配额,获取碳资产;

(2)企业内部通过节能技改活动,减少企业的碳排放量,使得企业可在市场流转交易的排放量配额增加,从而获得碳资产;

(3)企业投资开发的零排放项目或者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信用额,且该项目成功申请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或者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项目(CCER),通过核证、备案后获取减排量(碳资产)。

中国自愿减排项目的主要类型是可再生能源项目,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或供热、甲烷回收发电或供热、及林业碳汇项目等。

碳交易市场可以鼓励低减排成本的企业多减排,缓解高减排成本企业的短期减排压力,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确保减排效果,并且可以为低碳投资提供资金。因此,为实现双碳目标势必会快速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健全发展。

碳交易市场发展有望促进企业碳资产扩张

图片


碳资产将深刻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投融资、管理、战略等各项活动,因此企业开展以碳资产生成、利润或社会声誉最大化、损失最小化为目的碳资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碳资产管理包括正资产管理和负资产管理,也就是说,碳资产管好了是利润,管不好就是负债。

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可以(1)实现企业内部碳中和,满足下游客户要求;(2)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3)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便利,避免受发达国家“碳关税”的限制;(4)节省能源和融资成本,增加竞争力;(5)提高企业形象、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图片


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下,企业可以在履约前针对拥有的碳资产进行抵押融资、期货交易等,实现碳资产增值。当企业经过一系列节能努力后,如果继续往下减排的成本很高,甚至高于市场碳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其它领域开发可再生能源或林业碳汇等减排项目进行抵消,完成履约任务。如果经过节能减排后,企业碳排放量小于碳配额,则可产生碳余额,即碳净资产,可以拿到碳市场去交易,卖给配额不足的企业。特斯拉年报显示,2020全年碳积分收入达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但其全年归母净利仅为7.21亿美元。

因此,碳资产价格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及利润,碳资产价格涨跌均会传递到企业净利润。中国碳交易试点自2013年启动以来,七个试点(北京、深圳、上海、广东、湖北、天津、重庆)的碳市场价格在10元/吨到80元/吨之间波动,平均大概在30元/吨左右。截止3月24日,中国7个试点碳市场价格在24-41.4元/吨,而欧洲3月份碳价则超40欧元/吨,美国拜登上台之后将2021年碳排放社会成本定在51美元/吨,均超过300元人民币/吨。另外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提出,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约260元/吨。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在6月份开启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碳配额数量也将随之扩大,其配额价值也随之提升。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中国碳交易市场将逐步向欧美等国际成熟碳市场靠拢,碳资产价格也将逐步趋近于国际水平。

另外,据ICAP统计,2020年全球21个在运行的碳市场配额总量约47.82亿吨,其中欧盟碳市场配额量全球最大,达到18.16亿吨,占比38%。中国从2005年开始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2013年之后开始碳交易试点,截止2020年底碳交易市场成交量约为4.5亿吨,成交金额约为105亿元,在规模与流动性上与国际市场差距较大。

随着中国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完善和碳约束的加强,尤其是伴随免费碳配额比例的下调,碳价上涨将是必然,碳也将从不良资产向稀缺资产转身,碳资产市场规模将持续提升,同时在成本和利润地驱动下,企业碳资产将不断扩张。同样,全球各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均会推动企业碳资产持续扩张。

图片


企业碳资产扩张为金属及金属新材料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对于大部分企业,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消耗,因此实现碳中和或碳资产扩张的路径主要是能源减排。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或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来减少碳排放量,如果通过碳减排努力后仍存在碳排放,则可以通过购买碳额度的形式,抵消自身无法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企业碳中和。可以购买的碳额度项目包括:风光水电等再生能源项目,森林碳汇,碳捕集和封存项目(CCUS)。或者企业自主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一方面可以满足自身能源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申请减排碳资产额度,通过碳市场售卖。

除了能源减排外,企业还可以在运输方面进行有效减排。通过将燃油车更换为电动车或者能耗更低的轻量化运输车型,可以减少碳排放。

能源使用过程中减排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电力中除电冶炼外有80%-90%的部分为电机所消耗,使用高性能电机、高性能磁材能够显著提升电能效率、降低电力消耗;未来高性能钕铁硼磁材的渗透率提升将减少使用过程碳排放10-15%。

企业通过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量、提升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水电等)使用比例、扩大电动车应用等方式实现碳资产扩张的过程,将为金属及金属新材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投资机会。

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将会进一步限制钢铁和火电铝的产能,重塑行业供需格局,同时推动再生铝行业快速发展。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一方面会加速“光伏(风电)+储能”的发展,另一方面会重构电力系统,扩大电力系统的投资,从而带动新能源金属及新材料(锂、镍、铜、稀土磁材、白银、晶硅等)的需求增长。扩大电动车应用同样会带动锂、钴、镍、铜、磁材等新能源金属及铝镁等轻金属的需求增长。来源:娄永刚研究团队


图片


来源:循环经济观察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