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论限塑令与循环经济
发布时间:2021-03-23 07:36:06 浏览:274
一、中国的塑料污染治理产业政策

2019年9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新版限塑令)。2020年12月18日~19日,发改委全国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体系,持续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

二、全面认识塑料环境污染

(一)环境污染的定义:一种产品在原料开采、提炼,生产、使用、废弃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的所有负面影响。

图片


(二)环境污染的分类资源消耗:石油、煤炭、金属等矿藏资源,开采后不可再生,对环境造成永久破坏;污染物:在原料开采提炼、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各种工业活动向环境排放固废、废气废水,造成污染;

环境污染的起因:现代商业社会,消费者需要购买、使用各种商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生产企业开采原料、加工材料、生产商品,出售,上述工业活动消耗资源、排放污染物,给环境带来污染。因此环境污染是指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各种工业活动消耗的资源、排放的污染物。

(三)塑料污染塑料制品在石油开采, 提炼,产品生产、使用、废弃的全过程中, 各种工业活动消耗的资源、排放的废弃物。

图片


             中国通用塑料制品(2017)
如图,中国塑料制品产量为7600万吨,其中一次性塑料制品占38%,塑料耐用品占62%(塑料耐用品没有替代品),而新版限塑令列出的禁限目录:购物袋、快递袋、超薄袋,仅占一次性塑料包装总量的5%。因此治理塑料污染不仅仅是治理塑料废弃物(白色垃圾),虽然可降解塑料可以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白色垃圾;然而治理塑料污染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

三、"塑料污染"的量化计算

(一)传统不可降解塑料

以一个传统塑料袋的全生命周期来推算损耗的资源、排放的废物的数据:

图片


①原料开采:消耗石油资源;②材料提炼:石化企业提炼塑料,需要消耗煤炭,排放废弃物;③产品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厂将塑料粒子热熔、吹膜生产塑料袋,只有少量耗电;塑料袋使用过程中,同样污染很小,均忽略不计。④产品废弃:塑料垃圾处理方式分为:填埋、堆肥、焚烧。填埋、堆肥:塑料袋无法降解,成为白色垃圾(固废);焚烧:塑料袋焚烧后,变为二氧化碳(废气)、水;综合,得出下表:

图片


将具体数据替换表格中的图标,计算出塑料袋的环境污染值:

图片


一个塑料袋(5克)的环境污染:塑料污染=石油200克+煤炭16克+固废5克(填埋)+废气72克+废水200克从全生命周期看,"塑料污染"包括:石油消耗、提炼塑料污染、塑料垃圾;显然,上述数据远大于固废5克。

(二)可降解塑料

若用可降解塑料袋替代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塑料PE 与 可降解塑料PBAT,两者:产品相同:都是石油提炼的高分子化合物;②工业生产活动相同:开采石油→提炼塑料→吹膜→包装→废弃填埋;③环境污染相同:工业生产活动相同→引起的环境污染相同;④两者区别:不可降解塑料,废弃填埋后→无法降解,产生白色垃圾;可降解塑料,废弃填埋后→降解为CO2和水,不产生白色垃圾;由上可知,可降解塑料降解为CO2和水,是把固体废物(白色垃圾)变成气体废物(CO2碳排放)。因此,塑料垃圾无论是填埋、焚烧、降解反应,反应前后所含的碳元素质量不变,只是从固态→气态。因此,塑料垃圾一旦产生就不会消失:或者是高分子化合物污染土壤,或是CO2温室气体污染大气。

图片


四、治理塑料污染,关键在于改变“一次性消费方式”

今天,一次性塑料包装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大众已经习以为常,丝毫不知资源危机正在逼近:仅农贸市场、超市(不含食品包装)、快递、外卖行业的一次性塑料包装,中国每年就要消耗1.3亿吨石油提炼,而我国石油年产量不过1.9亿吨。

图片


可降解塑料的问题是:它的原料还是石油,还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只是把塑料垃圾从固废变成废气(CO2),实现了污染的转移,一次性塑料制品,仍然是线性经济模式。

2019年,中国的乙烯当量消费量为4200万吨,相当于消耗17亿吨石油提炼,占全球石油总量的37%。其中,一次性塑料包装消耗了6亿吨石油。如何改变“一次性消费方式”,让中国社会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从一次性塑料包装,探讨转向循环包装,或许是一种思路。
来源:NEOBox快递环保箱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