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同质竞争,中原冶炼厂高纯铜迎产业化机遇
发布时间:2025-11-05 09:40:07 浏览:7
在我国铜产业整体布局中,一条完整而紧密的产业链贯穿始终,覆盖了从铜矿开采、冶炼到精深加工的全部环节。当前,产业链正面临资源、成本与市场的多重考验,身处其中的河南中原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正处于转型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高纯铜制备技术的重大突破,正成为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国内铜矿资源禀赋不足,是我国铜产业长期面临的现实挑战。铜原料高度依赖进口,使我国在全球供应体系中处于相对被动地位。
近年来,全球铜矿供应频受干扰——矿山罢工、极端气候、地缘政治等因素叠加,导致原料产量波动加剧。与此同时,国内冶炼产能仍在稳步扩张。新建项目陆续投产、现有企业持续扩产,使得铜精矿供需格局由“紧平衡”迅速转为“供给短缺”。这一结构性矛盾直接反映为国际现货加工费快速下行,严重挤压冶炼企业的利润空间。当加工费持续低于成本线,企业普遍陷入“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损经营的窘境,不仅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对产业链整体稳定构成挑战。
目前,中原冶炼厂主要产品为4N级电解铜。然而,国内4N铜市场已趋于饱和,企业间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成为常态,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
相比之下,6N及以上级别的高纯铜凭借其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高稳定性,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精密电子等高端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随着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端铜材的需求持续攀升。例如,半导体制造中的引线框架、封装材料,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温合金与关键导电部件等,均离不开高纯度铜材的支撑。因此,推动产品从4N向6N及以上级别跃升,成为企业开拓新市场、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积极响应国家“攻关6N及以上高纯铜、高端压延铜箔等关键材料,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导向,中原冶炼厂迎来铜产业高端化转型的重要契机。
长期以来,高纯铜制备面临两大技术瓶颈。一是杂质元素富集导致产品纯度波动,二是传统除杂工艺效率低、稳定性差。围绕上述难题,科研团队系统开展了铅、铁、砷等10类关键杂质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规律研究。
通过大量实验与数据分析,项目团队明确了杂质元素在冶炼过程中的行为机制,精准识别控制难点,为技术突破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功研制出具备协同净化功能的新型复合添加剂。该添加剂通过多组分科学配比,实现对多种杂质元素的高效同步去除,较传统配方在除杂效率与工艺适应性方面显著提升,有力保障了高纯铜的产品质量。最终,产品纯度从常规4N级稳定提升至6N级,杂质总量得到精准控制,实现技术跨越。
为验证该技术的工业化可行性,项目组进行了长达2773小时的连续稳定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平稳,产品纯度持续满足6N标准,充分证明了该技术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可靠性与先进性,为大规模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此项成果产业化前景广阔。伴随我国高端电子、半导体等战略产业的蓬勃发展,6N及以上高纯铜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该项技术的推广,将有力推动该领域关键基础材料的规模化供应,也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助力我国铜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对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来源:中国黄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