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本轮股市行情新高有何不同? 多元资金“共生”驱动指数稳健上涨
发布时间:2025-08-20 09:22:36 浏览:4

  ■首席观点

  ◎卢伊 记者 汪友若

  本周以来,A股主要指数延续强势,成交量能稳步提升。8月19日,沪指盘中最高触及3746.67点,再度刷新近十年来新高,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5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

  “与2021年上证指数站上3700点相比,当前市场在估值结构、资金性质和市场生态上呈现出本质差异,这些变化共同塑造了更具韧性的‘结构性稳健上涨’格局。”长城证券(13.7800.000.00%)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展望后市,券商首席们的共识是,随着市场持续回暖,赚钱效应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叠加机构优势逐步显现,本轮上涨行情有望形成正循环。

  资金由“机构抱团”转向“多元共生”

  增量资金是塑造一轮行情中市场风格的最重要因素。

  在汪毅看来,本轮A股上涨行情由中央汇金公司托底,散户资金、量化策略等多路资金共同主导,资金性质从“机构抱团”转向“多元共生”,市场生态趋向成熟。

  “2021年沪指站上3700点是由公募资金集中抱团少数赛道龙头驱动的,当时的市场行情集中于消费、医药等核心资产。而当前市场风口转向科技和周期,市场估值结构的核心转变在于行业重心与盈利支撑的迁移。”汪毅表示。

  “总体而言,本轮行情中,公募机构行为谨慎,保险资金持续入市,情绪层面的增量资金则来自个人投资者与外资回流。”国金证券(9.9600.000.00%)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认为,公募资金在本轮行情中加仓动力有限,但保险资金稳步入市。值得注意的是,险资入市有望成为影响A股的长期变量。

  国金证券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财产险和人身险公司新增持有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到3604亿元,创2022年三季度以来新高,是去年同期的1.92倍。今年1月,监管层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力争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并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投资股市的比例,险资的配置力量值得重视。

  在7月以来的行情加速上涨中,散户和外资成为主要边际增量。一方面,中小投资者开户数量有所回升;另一方面,A股杠杆资金卷土重来,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大关。散户交易火热的同时,沉寂许久的外资也在逐步回归。国金证券统计显示,7月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为2024亿元,较6月大增36.3%,也是自去年“924”行情以来首度出现日均成交额与成交占比同时上升的情形。

  “但与十年前不同的是,当前A股杠杆结构更加健康,融资余额占比较十年前的高点20%仍有差距。后续行情的持续性将取决于居民理财搬家进度和弱美元释放的全球流动性。”宋雪涛认为。

  “渐进式上涨”成为主流共识

  兴业证券(6.8500.000.00%)认为,在政策与资金托底、新动能持续显现,带动市场信心活化、增量资金入市不断形成合力的背景下,当前市场正在经历一轮健康的上涨行情。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分析称,当前健康的上涨行情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年初以来指数稳步向上,而波动率持续下行,当前已逼近历史底部;二是本轮行情结构性热点较多,各行业、板块、主题机会交替轮动;三是随着市场持续回暖,机构正在逐步成为增量资金的主力,进一步与行情实现共振和正向循环。

  汪毅认为,A股后续的稳健上涨格局具备长期基础。一方面,在无风险利率下行和房地产投资吸引力渐弱的背景下,居民储蓄转向A股的趋势方兴未艾;另一方面,与2015年的快速上涨行情不同,本轮上涨有上市公司盈利改善作为更扎实的支撑,且监管层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等改革红利仍在释放。这意味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及制度完善共同构筑的上涨逻辑并未发生改变。

  部分外资机构同样认同,本轮A股上涨并非单纯依赖情绪驱动,而是建立在政策预期和盈利改善的共振之上。摩根士丹利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称,夏季过后,重返中国股市的趋势将“更为强劲”。中国股市的获利修正幅度趋势在全球主要市场排名较前,且估值较其他市场更低,大概率会继续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市场生态趋向成熟 热点有望交替轮动

  对于后续行情展开的方向,分析师观点不一。

  张启尧认为,券商板块是上涨行情的直接载体。随着行情的演绎,券商有望成为市场博弈超额收益的重要方向,建议关注券商、AI产业链、“反内卷”等题材。

  天风证券(5.6300.000.00%)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表示,根据经济复苏程度与市场流动性,投资者可以关注三个方向:一是DeepSeek突破与开源引领的科技AI+;二是消费板块的估值修复;三是低估红利板块仍具备配置价值。

  “投资者须警惕潜在波动与结构性风险。”汪毅提示,当前全部A股市净率已接近历史估值上限,部分技术性指标显示股价存在一定抢跑基本面之嫌,未来需企业盈利持续兑现来消化估值压力。

  汪毅提醒,市场未来更可能经历“进三退二”式的震荡上行,建议投资者把握景气行业轮动机会,避免追高。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