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中钢协:截至7月20日,共有197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发布时间:2025-07-30 09:55:10 浏览:21

7月26日,以“深化减污降碳协同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为主题的“2025(第十六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共同探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会议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协办。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生态环境部原总工程师、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刘炳江为大会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金明红,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水利部节约用水促进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张继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市场机制研究部室主任、副研究员刘海燕分别做主题报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行业处处长蔡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肖邦国等领导出席大会。冶金规划院副院长郜学,院长助理、环保中心主任刘涛主持会议。

姜维表示,受何文波书记委托,代表钢协向莅临大会的领导、嘉宾以及长期关心支持钢铁行业发展的各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本届节能减排大会的主题是“深化减污降碳协同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核心在于“协同”二字。钢协推动的行业三大改造工程: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既相互独立开展,彼此又有协同理念与协同技术。

“有专家判断,仅数字化技术在钢铁节能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节能降碳15%,这大大超过我们2020年编制发布钢铁行业低碳技术路线图时的预期,而这就是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协同的价值。”姜维表示,协同的理念,推动了技术的协同,也形成了一大批好的协同的技术,这不仅完全契合国家和各部委所发布的“新质生产力”的各类政策和意见,也与协会所确定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完全相符。他强调,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进一步推动行业形成“协同”的理念,以“协同”的视野,通过开放、创新、破圈的方式,聚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之路的探索与建设。

针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姜维结合政策要求和工作重点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更高质量实现超低排放顺利收官。截至2025年7月20日,共有197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中147家企业、6.01亿吨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50家企业、1.81亿吨产能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要进一步发挥钢铁人的韧性,坚持不懈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收官之年的目标任务;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超低排放成绩,持续巩固成果,做到长效保持;要科学公平对待超低排放工程,重视科技进步,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我们要充分研究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同频共振。”姜维强调。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对超低排放A类企业,国家应加大差异化政策从退补、奖补、产量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对没有按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应有相应惩戒措施,实现公平市场竞争,杜绝劣币驱逐良币,体现国家政策的严肃性。”姜维建议。

第二,进一步推动极致能效工程。2023年开始,钢协在相关部门指导下,积极推动极致能效工程,包括通过持续迭代更新技术清单和能力清单,让清单从“纸面”快速走向“车间”;加强协同研发,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集中力量突破技术瓶颈。“极致能效工程的‘铁钢铸轧界面智能链接技术’和‘电炉废钢预处理及预热技’两个项目经钢协科创委投票,从12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下一步共性技术协同研发的关键方向。”姜维透露。他表示,还要进一步扩大标杆示范覆盖面,让好技术、好管理“星火燎原”;积极分享钢铁行业极致能效工程理念、路径与成效,推动极致能效“走出去”。

第三,全面深入推进低碳转型工作。当前,积极主动适应碳市场,是每个企业必须要付出努力的首要事项。要全面提升应对碳市场基础能力,考虑设立专职碳管理机构,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碳管理体系;强化钢铁企业数字化碳管理能力;切实稳步提升碳交易能力和水平;通过碳市场引导作用,激励加快推动低碳技术发展。

刘炳江全程回顾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他表示,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经验弥足珍贵,一时的改造容易,长期的保持更难。因此,应谋划一套更灵活、更可持续的管理体系,要用硬标准和软激励“两条腿走路”,确保所有企业在统一规则下公平竞争,让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实现“减排即获益”;并应从数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创新差异化激励政策、健全标准与技术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

金明红做《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节能降碳工作》主题报告。他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节能降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节能降碳形势依然严峻,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当前,钢铁行业处于减量发展与深度转型时期,产业结构性矛盾问题依然突出,产品低端过剩、高端不足,行业节能降碳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全行业要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开展节能降碳减煤改造,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

逯世泽做《扎实推进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题报告。针对钢铁行业下一步工作开展,逯世泽提出4点要求与建议:一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建议早动手、早准备;二是尽快熟悉市场规则,着手制定履约策略,合理控制履约成本;三是全面提升数据质量,核算清楚各工序燃料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碳排放情况以及生铁、粗钢等工序产品产量;四是加强企业能力建设,确保各类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在企业和重点设施层面落实、落细、落地,坚决杜绝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张继群在做《节水制度政策体系建设与钢铁企业节水管理》主题报告时,系统回顾了我国节水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并表示,对标全面节约、“双碳”战略等要求,我国钢铁行业作为用水大户,仍面临行业用水指标压力、资源环境约束、管理与技术短板等系列挑战,节水之路任重道远。钢铁企业节水工作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满足政策上的刚性约束要求;二是用好用足节水优惠政策;三是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刘海燕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机制进展及钢铁企业参与建议》主题报告。她分析指出,全国碳市场允许重点排放单位每年使用不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5%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配额清缴抵销,既畅通了履约渠道,也为企业提供了灵活减排路径。建议钢铁企业积极参与自愿减排市场,助力企业有效降低履约成本、科学配置碳资产、获取减排贡献收益,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来自中国宝武、国舜集团、首钢国际、张宣科技、武汉朗涤环保、安徽元琛环保、北京予知环保、山东鲁新国合、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专家分别作了经验分享。

来自百余家钢铁企业,节能环保技术企业和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近400人参会。
来源:中钢协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