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首季“开门红”充分表明自律控产仍是行业稳健经营“最优解”
发布时间:2025-05-15 13:50:23 浏览:16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1季度信息发布会的数据,第1季度,重点统计钢企利润总额为182.51亿元,同比增长109.66%;平均利润率为1.40%,同比上升0.78个百分点。虽然第1季度行业利润有所改善,但仔细咂摸,这份“开门红”的成绩单其实难掩“脆弱”,“金三银四”行情不及预期,叠加供给持续放量,更显示出当前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坚持“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强化自律控产降库存仍然非常必要、非常紧迫,不能有丝毫松懈。

仔细分析第1季度成绩单可知,正如信息发布会上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所分析的,取得“开门红”的主要原因是1月、2月份钢铁企业积极响应“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控产较好,钢材库存保持低位,原燃料价格下降未带动钢价进一步下跌,才让行业效益整体同比增长。然而,自3月份以来,钢企增产动能走强,供需失衡加剧,行业形势日趋严峻。

一方面,供给强于需求,3月、4月份增产较快导致钢材价格快速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1季度,我国粗钢产量为2.59亿吨,同比增长0.6%;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2.30亿吨,同比下降1.2%。这也折射出当前我国钢材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今年前2个月,国内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5%,然而3月份粗钢产量同比大幅增加4.6%,打破了十分脆弱的市场平衡,说明一些钢企“一有利润就增产”的冲动还是很强。4月份以来,钢企增产势头仍在持续,导致钢材价格走势以震荡下跌为主。

另一方面,外需仍然偏弱,靠出口消化供给增量不可持续。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月—4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789.1万吨,同比增加286.5万吨,增长8.2%;出口均价为702.6美元/吨,同比下降10.5%。这背后既有贸易战导致4月份抢出口造成的“量增”,又有低价竞争、出口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价跌”,但无论如何都得不偿失。4月份,中国和全球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均跌至景气区间以下,分别达到49.0%和49.1%,表明内外需求都不容乐观。同时,钢铁企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1.0%,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在收缩区间继续下降。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背景下,靠出口消化供给增量的路已经行不通了。

我国钢铁消费总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钢铁行业必须加强自律,整治“内卷”。产量调控行之有效,但靠协同自律实现稳健发展同样不可放松。坚决贯彻“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继续不遗余力自律控产降库存,才是钢铁企业应对当前挑战、实现稳健经营的“最优解”。

钢铁企业要清楚认识到,在减量调整周期,坚持“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自律控产降库存不是阶段性的权宜之计,而是钢铁行业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认识,也应是共识。总有一些企业,包括部分大型钢铁企业、电炉钢生产企业,在形势稍有好转时就盲目增产,破坏市场秩序,推动供需格局走向失衡。实践证明,这不仅会严重影响行业整体稳健经营,而且在行业走到加速洗牌的岔路口时,这类不顾大局的企业往往自身也难以存活。据相关研究,在我国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粗钢产量下降对碳减排的贡献度高达41%。从这个角度而言,自律控产也是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自律控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钢铁企业必须从思想、战略、行动上主动适应钢铁行业的减量调整,这才是真正的理性和担当。

企业层面,摒弃“内卷”,坚持“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这是每家钢铁企业都应清楚认识到的!钢铁企业必须摒弃形势稍有好转就放量生产、打“价格战”的传统增量发展老路,不要寄希望于其他企业先减产,而是从自身做起。企业家要发挥大局观、主心骨的核心作用,大型企业要带头示范,中小企业更要积极响应,按照信息发布会的要求,特别是在关键的5月份,坚持贯彻“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同时做好出口节奏及品种结构调整,实现区域自律、品种自律和出口自律,加速从“量本利”转向“价本利”思维,尽快实现新一轮供需动态平衡,延续第1季度“开门红”的良好态势,锻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政府层面,优化产量调控机制,体现政策差异化导向。面对市场上日益高涨的实施粗钢产量调控的呼声,相关部门应尽早出台、尽早分配、加强督查,严格执行控产政策,为企业平稳减产留足空间。同时,要让政策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倾向,特别是加大对环保绩效A级企业、极致能效企业和低碳冶金试点企业、联合重组企业的支持力度。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地方要求企业“实物量增长”,实质就是要求增加产量,这种观念必须尽快转变。一些地方政府还须尽快破除“唯GDP论”和“一刀切”做法,对于生产低端产品、技术及管理优势缺失、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负债率高、要实现超低排放还需大量无价值投资的落后产能企业要及时退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行业层面,凝聚共识,尽快构建并推进实施产能治理新机制。近年来,随着整治“内卷”的呼声日益高涨,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成为行业共同的诉求。可以说,构建产能治理新机制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一招。在当前钢铁供强需弱、市场下行的形势下,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加强行业自律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适时调整钢铁生产强度,建立市场供需的新平衡。同时,应持续完善以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碳排放等为主要导向因素,有利于先进产能充分发挥、促进优胜劣汰的产量调控评价机制,保障优势企业产能发挥。通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基于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探索建立并推进实施既有能耗、碳排放政策约束,又有行业自律、政府监督,符合市场规律要求的产能产量调控新机制,才是解决当前行业主要矛盾的关键。

自律控产降库存!老生常谈,但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谈。如今,我国钢铁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期、国际竞争格局重塑的重要窗口期,答好“产量题”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自律控产降库存为钢铁行业首季效益带来了“开门红”,也为行业全年稳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必然是行业当下和后期应对减量调整、实现稳健经营的“最优解”。来源:我的钢铁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