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CRA国际! 请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139-2805-1668

资讯中心

最新最全的行业信息
期金盘中大涨突破3100美元 高盛、美银均上调目标价
发布时间:2025-03-28 11:09:36 浏览:44

来源:华尔街见闻

  纽约期金强势突破3100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高盛将金价目标上调至3300美元,而美国银行则更激进认为,若全球黄金投资需求同比增长10%,金价有望在18个月内升至3500美元。

  黄金价格再创历史新高。

  周四,美股早盘时,纽约期金盘中涨约1.6%至3100美元上方,创历史新高。现货黄金也涨超1.26%,刷新历史高位至3059.62美元。

  在此之际,华尔街多头情绪升温。高盛将年底金价目标从3100美元/盎司上调至3300美元,而美银则更乐观地喊出“未来18个月有望上看3500美元”的预期。

  虽然大行喊多总能吸引眼球,但投资者更关心的问题是:黄金凭什么大涨?背后有哪些力量在推动?还能涨多高、还值得买(31.800-0.44-1.36%)吗?

  还有上涨空间吗?

  多家华尔街大行指出,这轮黄金上涨的背后是央行、ETF、险资接力赛。

  美银的分析将黄金上涨与“投资需求的增量”挂钩。美银团队表示,其黄金定价模型考虑了矿产、回收、饰品需求与投资需求等多个维度。

  其黄金定价模型推演结果显示,仅今年若希望金价维持3000美元均价,全球投资需求只需增长1%。若要金价在未来18个月升至3500美元/盎司,则全球黄金投资需求需要同比增长10%。

  美银指出,黄金的上行动能,更多取决于是否有新买家持续入场,而这个新买家之一,正是中国的保险机构。虽然这个条件虽然不轻松,但考虑到央行和中国险资的结构性增配,并非不可能。

  1、中国险资入场

  今年2月,中国监管层批准10家头部保险公司参与黄金投资试点。试点范围涵盖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现货及相关衍生合约。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37.890-0.14-0.37%)、人保、平安、太保、泰康、新华等大型险企。

  美银中国保险团队估算,根据监管部门试点通知中“不超过总资产1%”的上限,险资理论上可向黄金市场投放的资金规模在1800亿至2000亿元人民币之间,折合约250至280亿美元。

  美银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当前利率水平偏低,保险机构在传统资产上的收益承压,而黄金被认为是值得长期持有的优质资产,能对抗收益下滑的风险,预计这些公司会较积极地使用黄金投资额度,并在一年内使用准备金。按此测算,黄金购买量可能达到约300吨,占全球年均实物黄金市场的6.5%。

  美银认为,在当前宏观背景下,中国险资的这项试点安排,有望承接去年以来全球黄金实物投资需求的增长趋势。

  高盛也认为,险资配置黄金虽短期影响有限,这些公司的资金尚未流入市场。但其作为长期资金,若试点推广成功,将对金价形成中长期支撑,尤其在市场调整阶段可能成为“托底力量”。

  2、央行持续买金

  其次,央行也成最大买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央行,自2022年俄乌冲突后显著加速购金节奏。以中国为例,目前黄金在外储中占比仅约8%,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70%平均水平。

  高盛测算,若中国央行将黄金占比提至全球平均水平的20%,按当前购买节奏需3年左右。若目标是30%,则需约6年。这个结构性趋势,决定了黄金有长期资金托底。

  2022年以来,美联储激进加息、欧美银行危机阴影未消、全球去美元化情绪升温,加上俄罗斯央行资产被冻结后,各国对资产安全的再认知,让黄金重新成为央行与机构的“默认配置”。

  世界黄金协会的央行调研显示,目前有83%的央行在其国际储备中持有黄金。如今央行购金的首要理由不再是“历史性资产”,该项理由已降至第五位,而前四大动因分别是“长期保值/对冲通胀”、“危机时表现稳定”、“投资组合多元化”与“无违约风险”。

  3、ETF资金回流

  再者,ETF资金回流也助推了金价。全球黄金ETF近期出现强劲资金流入,反映出投资者对避险和对冲美元资产风险的需求明显升温,尤其在美国降息预期反复、“政策尾部风险”频频刷屏的背景下,黄金再次被视作终极安全资产。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

寻商机
供应 求购 商城

小程序

扫码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广东中再盟科技有限公司 crainternation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709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