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应如何在千锤百炼中完成凤凰涅槃?
发布时间:2024-05-24 10:41:39 浏览:135
受国际诸多利空因素及国内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我国钢铁需求迅速疲软,供给降幅小于需求降幅,钢铁行业步入新一轮下行周期,企业经营面临困境。2023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仅为565亿元,平均利润率仅为1.33%,明显低于工业制造业平均水平。据钢协统计,今年第1季度,重点钢铁企业平均利润率为0.58%,钢铁行业经营业绩进一步下滑。钢铁行业当前的发展形势如何?我国钢铁行业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峰值平台区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钢铁需求峰值已过,我国钢铁产量已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峰值平台区,在高位震荡后将开始下行。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人均GDP超过1.08万美元是一个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一个重要表征。我国在2021年、2022年、2023年人均GDP分别为1.2551万美元、1.2741万美元、1.27万美元。我国钢材消费量已进入峰值平台区,每年钢材消费量虽然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中长期呈波动下降趋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为8.7亿吨,较2023年下降2.2%;到2030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为8.4亿吨,较2025年下降3.4%。
据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范铁军介绍:“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已进入稳增长、控总量、调结构、促转型的深度调整阶段,行业格局将面临洗牌和重塑。”
钢材出口仍将保持在高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3月份,我国粗钢产量为25655万吨,同比下降1.9%;生铁产量为21339万吨,同比下降2.9%;钢材产量为33603万吨,同比增长4.4%。
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月—4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502万吨,同比增长27%;进口钢材240.5万吨,同比下降3.7%。这说明在国内钢材市场需求不景气的背景下,钢铁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预计全年钢材出口量仍会保持在高位。不过,这种“量增价跌”的出口态势不可持续,须重视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
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长寿命成为钢材发展方向
设备、汽车、家电的更新,关系民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进城市化建设将对钢材的强度、轻量化、耐腐蚀、长寿命等方面提出新要求。虽然未来我国钢材需求总量将长期处于平稳或者缓慢下降趋势,但产品结构会一直跟随下游用户需求趋势进行调整。例如日本近50年粗钢产量几乎维持在1亿吨左右,但特殊钢产量在增加,普通钢产量在减少,产品结构一直在变化。
能耗强度和碳减排将成为钢铁企业发展的最大压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中提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钢铁行业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根据2021年3月份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国提出的目标是:到“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结束时,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预计未来单位能耗和单位碳排放是钢铁企业发展的最大压力。
今年是“十四五”的关键一年,2021年—2023年我国能耗强度一共才降低了3.3%,今年目标是2.5%,明年要实现下降7.7%的目标。同样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也很难达到,过去3年才实现了5%的下降目标,今年和明年一共要实现下降13%的目标(每年要下降6.5%)。
钢铁企业该如何应对?
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国家未来将鼓励和支持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
例如南钢连续多年研发投入超过营业收入的3%,建立了高端研发平台45个,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500余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等40余项。2023年南钢股份研发投入达到了24.02亿元,研发新产品30项,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了21.25亿元,营业收入达725.43亿元。
绿色低碳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
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对钢铁行业是巨大挑战也是巨大机遇,许多钢铁企业投入巨资,探索生产低碳排放钢的全新冶炼工艺,另外欧盟的CBAM(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公布也促使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随着绿色低碳理念深入到各个行业,下游用户对低碳排放钢要求也越来越多,汽车企业北方奔驰、宝马和奇瑞等要求钢铁企业提供的钢板为低碳排放钢。
河钢集团利用河北张家口地区丰富的分布式能源资源,探索氢能利用前沿技术,建设了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实现连续生产绿色DRI(直接还原铁)产品。该技术较传统工艺年减碳幅度可达70%,同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分别减少30%、70%、80%以上,生产每吨直接还原铁可捕集二氧化碳约125千克。基于氢冶金技术支撑,2023年河钢集团与宝马开启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合作,约定从2023年中开始,宝马沈阳生产基地量产车型逐步使用河钢集团低碳排放汽车用钢。
另外,宝钢与奔驰、奇瑞等公司分别合作打造绿色低碳汽车供应链,宝钢股份与舍弗勒集团打造绿色钢铁供应链。
向下游产业链延伸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钢材的综合深加工比已达50%以上,其中线材、棒材、管材、板材占比分别为60%、40%、30%、70%左右,而我国钢材的深加工比例在27%左右,所以可以向下游产业链延伸。这就需要钢铁企业、下游企业、钢材贸易商、物流企业,甚至IT(信息技术)企业等成为钢铁企业产业链建设的主体,可以组成不同形式的合资和合作企业。各企业之间不再是相互争夺资源、相互消耗的关系,而是要促使产业链上各相关主体协同一致地实现共同目标,构建多方合作、效益倍增、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钢铁企业产业链延伸,实现良性发展。
实现高附加值进口产品替代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我国一些需要高技术、高品质的钢铁产品每年仍然需要进口。例如2022年我国产钢量超10亿吨,仍然需要进口850多万吨的特种钢;2023年我国进口钢材虽然有所减少,仍然有765万吨特种钢需要进口。
以湖南钢铁集团为例,湖南钢铁集团粗钢产能规模在2000万吨以上,2023年集团实现营收2360亿元,同比增长7.2%,利润为104亿元,连续两年跻身世界500强。这主要源于其对于产品结构的深度调整,2023年,湖南钢铁集团就实现了80个钢种的进口替代,其中华菱钢铁2023年研发投入达到68.31亿元,比2022年增加了3.78亿元,占当年营业总收入的比例达4.2%,新增替代进口钢种30个,华菱钢铁高附加值品种钢销量占比从2017年的38%增加到2023年的63%,2023年销量达到了1683万吨。
创造新应用场景的钢铁需求
只有创造新应用场景的钢铁需求,才能够优化钢材消费结构。钢铁企业要不断发掘新兴产业的需求增长点。例如,加强对制造业、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服务和供应,以满足其对高质量钢材的需求。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核心金属材料方面,重点关注电工钢;随着光伏行业的高速发展,应重点关注光伏使用的型钢、中厚板、热轧薄板等品种。
以太钢为例,其瞄准氢能行业先期介入,通过国内首发液氢专用不锈钢产品打开了新的需求点。在全球范围内,氢能的储运以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为主,太钢开发出液氢容器专用不锈钢系列(板、管、型)材料,产品化学成分、超低温性能等指标完全满足液氢环境的苛刻要求,为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升级贡献了太钢力量。
转型到多元产业等其他赛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尾声,钢铁需求逐渐减少,行业利润越来越薄,以建筑用钢为主的企业可以考虑主动退出,转型到其他赛道。
举例来说,南钢的多元化产业已经成为盈利亮点,是2023年南钢效益较好的原因之一。南钢新产业旗下汇聚了以金恒科技、金元素、柏中环境、钢宝股份、印尼基地等核心产业平台为主的53家子公司,还在印尼打造了焦炭项目基地,年产焦炭650万吨。南钢新产业利润逐渐增加,2016年—2023年,新产业整体营收复合增长率为44%,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5%。2023年,南钢集团实现营收2028亿元,利润为30.5亿元,利税为45亿元,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列第66位。
来源:中国冶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