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铝土矿到全铝车身:山东铝业高端跃升
发布时间:2025-09-16 16:40:03 浏览:15
在中国铝工业的战略布局中,山东省是核心节点。
2024年,山东省铝材产量实现历史性跨越,达1469.86万吨,较上年大幅增长8.94%,该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1.7%,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各省份榜首。如此庞大的产能不仅为国内蓬勃兴起的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材料支撑,更在全球铝业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量规模已超全球总产量的12%,展现出国际影响力。
在山东省铝产业格局中,青岛依托“对外出口枢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地”等核心优势,正助力山东省铝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谁是中国铝产业“头号玩家”?
铝,凭借轻量化、耐腐蚀、易加工等独特物理化学属性,早已成为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装饰、电子消费等领域的“刚需材料”。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稳稳坐上全球最大铝产品生产国与消费国的双宝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氧化铝产量为8500万吨,电解铝产量约4400万吨,铝材产量约4950万吨,再生铝产量约1050万吨——各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一。
在国内,山东、河南、广东、广西等省区构成了铝产业的核心版图,形成“能源基地主导电解铝、沿海省份引领深加工、中原地区领跑再生铝”的格局。
而山东,凭借覆盖铝土矿开采、氧化铝冶炼、电解铝生产,再到精深加工及再生铝回收利用的“全闭环产业链”,毫无悬念地拿下综合实力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铝产业“头号玩家”。
山东的铝产业优势,首先体现在原料保障的“全球级”能力上。每周,来自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国的铝土矿,源源不断涌入青岛港、烟台港、龙口港等港口,为山东庞大产能提供稳定补给。其中,烟台港更是以“世界铝土矿进口第一港”的身份领跑:依托亿吨级体量的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硬核撑起山东铝产业的“原料生命线”。
截至2025年7月,烟台港铝土矿今年的吞吐量已突破9000万吨,同比增长27.3%。
产业链的强势,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在滨州邹平、聊城茌平、烟台龙口三大核心基地,孕育出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以下简称“魏桥”)、信发集团、南山集团三大巨头,它们在业内有个响亮的名号——“山东三铝”。
“山东三铝”虽在产品布局上有所交叉,却各有侧重。其中,魏桥的“造车梦”尤为引人注目。近年来,魏桥动作频频,在汽车领域构建起独特优势:研发新型铝合金“高强韧魏桥合金”,为轻量化车身打下基础;2021年,第一辆轻量化全铝车身成功下线;2023年,控股领途汽车(收购北京蓝雀灵汽车部分股份)、拿下北京汽车制造厂(位于青岛)的造车资质,更是斥资10亿美元战略投资极石汽车,在整车板块加码布局。
而收购北京汽车制造厂,可以说是魏桥完善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一子”,让其从铝材料供应延伸至整车制造,补上了产业链的“最后一块拼图”。
青岛在山东铝产业中的定位是什么?
在山东铝产业的版图中,青岛扮演着一个“桥梁角色”。
近年来,青岛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新型显示等领域打造的先进产业集群,为铝产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高端应用舞台”,也让这里成为山东铝产业连接“生产端”与“高端应用端”的重要枢纽。
走进北京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北汽制造”)青岛基地的总装车间,能清晰地看到山东铝产业“从材料到产品”的转化过程:工人们精准安装魏桥提供的铝质车身部件,经过焊接、打胶等工序,一辆辆汽车的轮廓逐渐清晰。北汽制造总装部副部长杨文哲指着流水线上的极石汽车向记者介绍道:“这款车的部分钢材件已替换为铝合金件,能有效实现整车减重,降低能耗,这正是铝材料优势的直观体现。”
北汽制造是青岛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作为山东唯一拥有越野车、乘用车、商用车、军车、改装车全资质的制造企业,以及青岛首家整车制造总部基地,北汽制造带动了周边零部件企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布局。而在魏桥入主后,北汽制造进一步成为魏桥新能源汽车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魏桥实现“全产业链+整车制造”的闭环。
“依托全球领先的铝产业优势,魏桥已布局从原铝生产、零部件加工、汽车设计与制造、销售服务到整车拆解回收的全产业链,成为全球唯一同时具备铝全产业链、整车制造与回收再生能力的汽车企业。”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乘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顾志宏表示。
如今,魏桥新能源汽车围绕“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构建生态布局,在汽车行业形成“独一份”的全铝产业链优势——当不少车企为降本减少车身铝制件时,魏桥却能从材料成本、制造工艺、产品研发、营销体系等多维度,为北汽制造旗下212、极石、锐胜王牌等品牌提供支撑。顾志宏透露,下一代极石产品的铝材料占比预计将提升至50%,这将让白车身重量降低15%、扭转刚度提高11%、续航提升10%,为产品竞争力带来质的飞跃。
不止新能源汽车,青岛的新型显示产业也为铝产业打开了新空间。以京东方为核心的新型显示集群,对铝制精密结构件、铝镁尖晶石等材料的需求,吸引了安迈铝业等企业持续加码青岛。在2025年第六届青岛跨国领导人峰会上,安迈铝业宣布启动第四期增资扩建,进一步扩大新材料生产规模。
“经过多年深耕,我们的业务已从最初局部的单一产品线,拓展为三条完整产品线。除板状刚玉和煅烧氧化铝外,2024年我们将铝镁尖晶石的全部产能迁至中国——这款此前仅在欧洲生产的产品,如今已印上‘中国制造’的标识,走向全球市场。”安迈铝业运营总监钱洪涛表示。此次加码,不仅带动了青岛自贸片区先进制造业上下游集聚、激活产业链协同效应,更助力片区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为山东铝产业注入鲜活力量。
未来路径清晰可见
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未来三年中国铝产业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推动产业链从“规模扩张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型。
而山东铝产业,早已走在这条转型之路上,用实践为行业提供“山东样本”。
高端化突破上,南山集团的表现亮眼。作为“山东三铝”中以航空铝材为核心的龙头,南山铝业在高端航空铝合金领域的突破,成为山东铝产业“向高而行”的重要标志。其自主研发的2系和7系铝合金厚板及薄板产品已通过中国商飞认证,获颁工程批准证书,并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机身和机翼关键部件,同时也为ARJ21、C929等机型供货。
智能化升级方面,信发集团迈出了关键一步。其电解铝车间部署了5G+工业互联网系统,通过AI算法实时优化电解槽温度、极距等参数,使电流效率提升至95%以上;氧化铝智能配料系统实现原材料损耗降低3%,生产效率提升15%,成为全国电解铝行业智能化的“标杆工厂”,为行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绿色化发展,则是山东铝产业未来的核心方向。以魏桥为例,其累计投资超100亿元,率先完成热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在电解铝行业引入先进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实现行业领先的超低排放标准,电解铝与氧化铝系列产品均获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同时,魏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铝液直供产业集群,大幅降低物耗能耗及排放;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进3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5GW渔光互补发电及大型风力发电项目。下一步,魏桥还将依托“风、光、水、储、林”协同联动,全力打造中国低碳铝生产的全球标杆。
除了“三化”转型,国际合作也是山东铝产业未来的重要增长点。在原料端,随着几内亚达比隆港二期工程完工,魏桥在当地的铝土矿年运输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年进口量将达6000万吨,为山东铝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保障;在生产端,南山集团与法国飞卓宇航在南京合资建设航空高精密金属零部件生产基地,聚焦20米级超长航空金属零件制造,服务商飞、空客等全球客户。
如今,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线引领下,山东铝产业正加速向“价值创造型”产业链转型。未来,随着航空航天、半导体等高端领域的持续突破,以及再生铝、新能源电解铝等绿色板块的壮大,山东铝产业不仅将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范,更将为全球铝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宝贵的“山东经验”。
来源:商周刊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