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25年1-7月物流形势分析。数据显示,我国物流运行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社会物流总额超过200万亿元,其中,高端制造、数字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增长强劲。
1-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9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工业品物流基本盘稳固,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7%,制造物流发挥核心支撑作用,高于同期全部工业品物流0.5个百分点。35个行业物流需求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85%;33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50%。
单位与居民物流需求稳健增长,消费升级与新型动能增强。数据显示,1-7月,消费相关物流需求延续恢复态势,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2%,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高端制造、数字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成为物流需求升级的核心引擎。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物流需求同比增长9.3%,模拟芯片、3D打印设备等高端产品物流量增速均超20%;数字智能领域同步发力,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物流需求增长8.4%,机器人产业相关物流量增速超10%;绿色低碳领域表现亮眼,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物流量增长均维持在20%左右。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胡焓表示,今年以来,物流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的态势,需求保持增长,规模继续扩张,效益进一步改善,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在需求增长的带动下,物流市场结构性变化显现,其中,中西部增长动能明显增强,新业态与国际物流表现突出。
具体来看,1-7月,物流业总收入为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中西部地区增速领先全国。7月,西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达52.3%,中部地区为50.9%,分别高于全国水平1.8和0.4个百分点。
新业态延续良好发展态势。电商快递业持续高景气运行,业务总量指数达69.3%;航空运输业为52.8%,环比回升0.8个百分点。国际物流成为新增长点,铁路运输方面,中亚班列累计开行8526列,同比增长23.2%;航空货运方面,在跨境电商等需求带动下,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38.8万吨,同比增长21.5%。
“相关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与灵活性、预见性持续增强,叠加微观主体预期向好,物流行业新动能领域有望加速突破。”胡焓表示,7月物流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仍维持在55.6%的较高水平,市场信心总体稳固,其中,低空物流、供应链一体化、跨境电商物流等新领域发展势头显著优于整体水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