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市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开门红”,有力支撑经济向新向好发展。一季度全市投资有“高、快、优、大、强”五个特点。
4月22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召开首都一季度经济形势解读新闻发布会。
市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处长王丹丽介绍本市一季度投资工作进展,发改君带你一起了解。
一季度投资情况复盘
高
投资增速高,居全国前列
一季度,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设备购置投资活力持续释放,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高于全国19.8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在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二位、东部地区第一位。各区投资表现好于预期,12个区投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三城一区”、平原新城等区域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快
项目推进快,重大项目开工情况创近年最好水平
一季度“3个100”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支撑全市投资三成以上,全年120项计划新开工项目实现开工49个、数量为近年同期最高。海昌海洋公园、现代汽车工厂光伏项目、SMC(中国)研发中心等11个原计划后续季度开工项目提前实现开工,数量为近年同期最高。一季度计划开工的160项市区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开工、总投资超3400亿元。
优
质量效益优,优化供给结构作用更加凸显
全市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3倍,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7.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9.7个百分点,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信息服务业设备购置投资增长2.2倍。新动能投资持续培育壮大,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医谷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长鑫集电DRAM存储器技术示范线项目二期全速推进、即将具备设备搬入条件,制造业投资增长28.4%。重点产业(制造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投资占比31.2%、近年来首次突破三成。
大
民生投入力度大,更加注重“投资于人”
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两重”项目开工建设提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3%,密云水库防灾减灾及蓄水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实施,轨道交通22号线北京段车站和区间主体结构施工进度“双过半”,东六环隧道段建成通车。加快推进一批利当前、惠长远的重点民生工程,北京工业大学新校区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项目、交大附中西校区新建项目开工建设,首儿所通州院区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强
投资活力强,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持续强化社会投融资服务,举办2025年“投资北京”大会,共签约30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总额达615.4亿元。组织116个重大项目开展融资对接,近期融资需求约626亿元。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4%、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增速较去年全年提升4.2个百分点。
三个“更大力度”,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2025年,北京市将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和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下一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区、各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保持投资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以更大力度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紧抓二季度项目建设黄金(582, 8.80, 1.54%)期,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再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并做好在建项目施工服务保障,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以更大力度提升投资效益。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着力推动平原新城等重点区域打造新的投资增长点,持续发力推动重点产业投资、城市更新投资稳定增长。
以更大力度推进社会投融资服务工作。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落实。鼓励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上半年将面向民间资本再推介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拓展民间投资参与空间,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来源:发展北京)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