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便利店里的临期食品如何管控,才能减少过期食品的产生?生鲜、熟食如何减少损耗?如何开发出消费者既能吃好吃饱又不会出现过多剩余浪费的新品?在零售业中,同样有着许多环节事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风尚。借助科技的进步和理念的提升,零售业正从不同角度积极探索,不断转变经营方式,推动健康消费。
一份份制止餐饮浪费的倡议书“刷屏”,一项项节约粮食政策相继落地,广大餐饮企业及服务单位联合行动起来,将厉行节约纳入餐饮生产、加工、服务的全过程……事实上,制止食品浪费在商超、便利店等零售业态中也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临期食品怎么办
为避免食品浪费,对于临期食品的处理,现在很多商超、便利店都采用了降价促销的方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消费者愿意光顾“临期商品区”。他们表示,“又没有过期,只要在保质期内吃完、用完就行了”,这样也可以节省家庭开支。显然,低价是他们购买“临期商品”的主要原因。
那么,临期商品又是如何定价的呢?“如果保质期只剩下一个月左右的,基本上都是二三折,越接近保质期价格越便宜。”某超市工作人员说。
而处理临期商品最常见的方式还有捆绑销售。以酸奶为例,因为酸奶保质期短,所以为了确保在产品保质期内能销售出去,商家经常会用保质期长的酸奶捆绑保质期短的酸奶,采用“买一送一”等营销方式吸引顾客。
“临期食品其实也可以进行降级使用,因为有些食品即使到了临期但实际上还未到保质期限,除了降价之外,可以做一些加工再使用。在保质期限内进行加工的食品,品质还是可以保障的。”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大多数包装食品保质期都相对较长,进行临期处理的难度不是很大,做一些价格的调整就可以,一般经营者在与供货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时也会达成供货协议,规定某商品如不能在保质期内售完,临期货品可以低价由供货商回收返厂。”赖阳告诉记者,已到保质期的商品应及时销毁,以免商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毕竟食品安全是第一位的。
一人食商品走俏
一些商家已经通过减小食品包装、推出“一人食”套餐等行动,减少食物浪费,引导健康节约的消费方式。走进一家便利店,很容易就能找到各种各样适合一人食的小份商品。
记者从便利蜂处了解到,从热餐到零食、水果、酒水饮料等品类中,便利蜂都推出了小份包装产品,既可满足消费者的少食需求,又能减少浪费。
便利蜂方面对记者表示,无论是夏季流行的麻辣小龙虾,还是各种自热火锅、便当、蛋糕甜品等,便利蜂都设计成二三百克的小包装进行售卖。还有鸭爪、牛板筋等零食,也都是独立分装设计,可多次食用,避免一次吃不完就浪费了的情况。
当然,小包装也是当前“单身经济”的产物。小包装的流行,背后依赖的是日益激增的年轻单身人群的消费力,使得很多“一人享”“独自嗨”的小包装产品更容易脱颖而出。
此外,“一人食”还能倒逼带动产业链及消费的升级:自热火锅、半成品菜等,对应的是宅经济的不断壮大;而滋补养生品、轻餐的走红,则满足了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及“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天猫大食品总经理无龄表示,伴随着新风口的崛起,越来越多“一人食”新品正在不断涌入消费市场。
大数据精准管控
“最根本的还是对于需求量的精准预测,临期食品的风险主要在于生鲜、熟食等,这些食品当天要是卖不出去,损耗率就会很高,不仅存在浪费的问题,同样也影响企业的效益,所以要从更多环节来加强管理。”赖阳表示,对这类食品管理的最佳方式,是从进货时就把好关,比如根据天气变化、时令、消费者购买习惯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进货,特别是增加网上预售方式,提前预知消费者的需求规模,以便恰当准备货品,既满足需求又不会出现浪费。
“便利蜂超过保质期未售卖的食品量控制得非常少,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对门店商品进货数量的强把控和对需求的精准预测,”便利蜂方面对记者表示,“信息系统的准确度比店长人工订货高至少40%”。基于大数据,便利蜂构建了整套自动化补货系统,该系统可以获知单店单个商品每天、每周、每月的走势,并计算出每个商品第二天销售的预测出数,再根据周边消费特征、天气等维度自行修正,并向总部下单。
技术手段在定价系统上同样不可或缺。据便利蜂介绍,其动态定价系统可以根据门店产品有效期、销量、未来客流量等维度预判是否此刻需要打折,以及预判打几折能够更好地促成消费者购买。一旦系统做出打折决策,门店的价签就会马上改变并向消费者做出提示。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临期食品处理有着不同的做法。比如,法国为防止食物浪费,设置了“禁丢令”,强制将临期食品捐赠给慈善团体;德国的公益组织,专门从超市、面包房、旅馆收集临期食品分发给贫困人群;日本的便利店则会将过期食品交给专业公司加工制作成有机肥料,对于购买临近保质期的盒饭、面包等食品的顾客,会给予积分奖励等。
责任编辑:王磊
来源:中国商报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